English

用高科技打开通关“瓶颈”

——广州海关探索通关新模式
2001-01-1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

“快鱼吃慢鱼”是信息时代市场竞争的规则,但传统的海关通关模式使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进口环节上受到制约,造成生产经营效率低下。近日正在召开的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,人们关注着这样一个热点问题——

位于广东顺德的广东北电通讯设备有限公司,是加拿大通信业巨头——北电网络在华的合资企业,是广州海关关区内的第一纳税大户,2000年进口额高达29亿元人民币,缴纳进口关税及代征税达9.6亿多元人民币。但对于这样一家信誉良好、守法经营的A类企业,2000年10月前,顺德海关现场审单关员却避之唯恐不及。

原来,这个纳税大户每天都在给海关出“难题”。由于企业施行的是“零库存”的经营战略,每天从全球各地采购各种产品及零部件,品种多达4万多种,每次进口都成百上千种。尤其1998年该企业增资7亿人民币生产GSM和CDMA产品后,进口量更是急剧上升。

顺德海关的关员介绍说,全年受理的报关单几乎一半是北电公司的,数量大,价值高,品种新,且涉证产品多,不是专家根本不敢随意认定其税号、价格。不仅如此,还经常出现商品名称翻译不一致,相同或类似商品归类前后矛盾等问题。按传统人工操作,关员往往无法对商品即时归类,得转报上级部门,层层上报、审批。这样一来,处理完一份正常的报关单,需要一、两个小时;遇到有问题的报关单,少则三、四天,多则十余天。

每天,海关关员对着堆积如山的报关单,疲于应付,苦不堪言;企业人员则为货物不能及时“清关”而心急火燎,大量订单无法完成,企业信誉受损。另外,大量货物滞留口岸,依照《海关法》的规定,企业需要向海关缴纳巨额滞报金。顺德海关1999年企业缴纳滞报金50多万元,2000年前三季度企业滞报金则飙升至400多万元。

对此,有关专家指出,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,贸易效率更显重要,企业的经营速度决定了其在竞争中的成败,而政府的行政速度则决定着企业的经营速度,也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竞争力。因此政府只有提高了行政效率这一投资“软环境”,才能真正使自己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其实,海关何尝不愿意方便企业合法进出?但海关毕竟肩负着打击走私、为国把关的重要职责,关税也一直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因此必须在依法征税、严格监管与方便企业合法进出这两项职责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。

广东北电的通关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,对此,广州海关副关长何力提出,对这类信誉良好、管理规范的大企业,海关应“量身定做”一种新的通关模式。

海关专业人士指出,进口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、征税、统计、案件审理等工作的基础。不同商品归入不同的税号,将决定其税率的大小和监管条件。因此货运现场快速正确归类犹如“瓶颈”,“瓶颈”解决了,就可能达到一通百通。据此,广州海关关税处借来他山之玉,引进了目前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的“约束性预归类、估价—通关现场归类、估价—后续归类复核、稽查”的归类工作模式,以广东北电为试点,探索建立我国第一个电子预归类、预审价制度。

所谓“预归类、预审价”,是指由企业提出预归类申请,经海关复核审批确定后,企业报关人员就企业常用的进出口货物的税号及有关商品说明情况、资料、成交价格等,统一上报海关职能部门,由海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据此及其仓库存货、会计账册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复核后,确认其商品归类、再确认进口价格,并将认定的结果输入到该企业预归类、预审价系统的数据库中。当企业货物真正抵港报关时,报关员可通过数据库的操作,直接通关。

经过近7个月的技术攻坚,至2000年9月,广州海关已为该企业最常用的近9000种商品作了预归类,编制了商品归类数据库,广州海关关税处、顺德海关与企业实现了数据联网。2000年10月25日,电子预归类系统开始试运行。

该系统试运行以来,将过去审一份较复杂的报关单时间由2天减至2分钟,差错率从30%降到5%以下,解决了一个困扰海关和企业多时的通关难题。2001年1月11日,广州海关召开新闻发布会,向外界宣布该系统正式启用,系统的数据内容从“预归类”扩展到“预审价”,同时向关区内不同行业、不同企业全面推广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